#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#
1940年7月27日傍晚,两名八路军侦察兵气喘吁吁地跑回驻地。老杨和小高刚才在山下发现了一支日军骑兵,大概七八十人的样子。包森一听,眼睛都亮了。
"就这点人?"包森心里盘算着,自己手下有将近四百号人,这不是送上门的肥肉吗?
谁知道这一仗打下来,差点让包森后悔得肠子都青了。
山沟里的致命判断
老杨跟小高在白草洼附近转悠的时候,远远看见那队骑兵穿着日军军装。按照以往的经验,蓟县那边确实驻扎着一些伪蒙骑兵,这帮人就爱穿日军军装装样子,战斗力其实不咋地。
两人观察了一阵,觉得没啥特别的。这支队伍在村子里休整,看样子明天才会进山。老杨拍拍小高的肩膀:"走,回去报告。"
包森听完汇报,当场就定了:打!
白草洼这地方简直是天然的伏击场。南北向的山沟,两边都是陡坡,骑兵进来就是瓮中捉鳖。包森很快制定了作战方案:正北山头一个连,西面山坡两个连,东面山坡两个连。等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,从北面先开火断后路,然后东西两面夹击。
计划很完美,可惜敌人不配合。
"常胜军"的真面目
7月28日一大早,八路军战士们就位了。大家都憋着劲儿想打个漂亮仗,毕竟敌人才七八十人,咱们四百多号人,这还不是手拿把攥?
半小时后,马蹄声响了。武岛骑兵中队出现在白草洼入口。
武岛须田这人不简单,一看这地形就知道有问题。他没让大队人马贸然进入,而是先派了个尖兵探路。
这个决定救了他一命,也要了八路军两个战士的命。
尖兵刚进山沟就发现了西面山坡的伏兵,二话不说举枪就打。两名八路军战士应声倒下,伏击计划瞬间暴露。
按理说这时候应该撤退,武岛须田却做了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:进攻!
他先派一个人回蓟县搬救兵,然后带着剩下的人直接冲进山沟,朝西面山坡发起猛攻。
这一刻包森才意识到,自己遇到的不是什么伪蒙骑兵,而是真正的日军精锐。
武岛骑兵中队在日军里那可是响当当的招牌。这支部队从1931年"九一八事变"开始,几乎参加了所有重大战役。江桥战役、南京大屠杀,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。队长武岛须田虽然军衔不高,但在日军中威望很大,连佐官见了都要敬礼。
这帮人个个出身贵族,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。在他们看来,八路军不过是一群"土八路",就算被包围了又怎样?
十四小时的血战
日军骑兵的冲锋来势汹汹,战马踏着石头发出刺耳的声音。西面山坡的两个班战士冲出来想扔手榴弹,还没跑到位置就被打倒了。
眼看日军就要突破防线,关键时刻一个排的战士做了个绝妙的配合。他们同时拉响手榴弹,集中朝一个点扔过去。几十颗手榴弹同时爆炸,虽然没炸死几个鬼子,但把战马吓得够呛。
马匹在陡坡上根本没法继续冲,只能调头往下跑。这一下给八路军争取了宝贵的调整时间。
参谋长曾克林眼睛尖,发现日军的火力支援其实不强,就两挺轻机枪在山脚下撑着。他马上安排神枪手压制敌火力,同时让特务连的两个排利用地形优势远距离射击。
第二次冲锋,日军骑兵刚冲到半山腰就被打了下去,死伤十几个。
武岛须田这才知道厉害,想撤退已经晚了。包森早就安排人断了他们的后路,北面山头的战士居高临下,又是一阵精准射击,日军骑兵又倒下二十多个。
这下武岛须田彻底傻眼了。他这支"常胜军"竟然被困在这个小山沟里,伤亡过半,进退不得。
没办法,只能就地构筑工事,等援军来救。
包森哪能给他这个机会?自己这边没有援军,敌人却可能有,必须速战速决。他立即调整部署,把剩下的人编成四个突击队,选出最好的射手组成神枪手分队提供掩护。
最后的围歼战开始了。突击队员们一次次冲锋,用刺刀和手榴弹跟鬼子拼命。神枪手们的枪法出神入化,几枪就把武岛须田给撂倒了。
最后十几个鬼子躲进山洞负隅顽抗。八路军战士们学着前面的做法,把手榴弹捆成一捆扔进洞里,一声巨响过后,山洞里再也没了动静。
胜利的代价
这一仗打了整整十四个小时,从清晨一直打到深夜。武岛骑兵中队除了一个报信的和一个重伤逃跑的,其他人全部被歼灭。
这支号称"常胜军"的日军精锐部队就这样在中国的土地上覆灭了。消息传出去,冀东地区的日伪军都被震住了,半年多时间不敢再来盘山捣乱。
更有意思的是,战后多年有个当年逃脱的日本兵专门跑到冀东来祭拜包森。这家伙还带了花圈,写了副对联:"惊弓之鸟,漏网之鱼。不死之人,拜谒包森。"
连敌人都佩服,可见包森这个人确实不一般。
白草洼这一仗,表面看是一次成功的伏击战,实际上暴露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。两名侦察兵的误判差点酿成大祸,要不是包森指挥得当,后果不堪设想。
这场战斗也展现了八路军战士的顽强意志。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精锐,他们没有丝毫退缩,硬是凭着一股子拼劲儿打赢了这场仗。
包森这个人从小就爱看兵书,《三国演义》、《孙子兵法》烂熟于心。到了战场上,这些理论知识派上了大用场。白草洼一战,他把地形优势发挥到了极致,化被动为主动,最终取得了胜利。
兴旺优配-配资短线炒股-在线股票配资-配资炒股交易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